top of page

2020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

2020%E7%95%B6%E4%BB%A3%E9%9F%B3%E6%A8%82

文/林芳宜(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策展人、捌號會所藝術總監)

音樂是無形的藝術,不僅因為聲音不可見,更因為音樂家以無形的素材探究哲思的脈絡、追求聲音藝術的美學實踐。當「音樂」的定義隨著世代轉化時,無形的素材被運用的方法、聲音美學的範疇、乃至聲音與時間的對應關係、與空間和場域的相互作用,也不斷的推陳出新,經過一整個世紀的進程,成為一個廣闊深遠 的藝術領域,與人類科技的發展不分軒輊。2020 年當代音樂平台的展演節目以 「可見 & 不可見」為主題,期待帶領觀眾越過當代音樂的聲響,認識聲響之後的創作脈絡。 

2020 當代音樂平台邀請國際知名的當代音樂巨擘彼得 · 于特福許 (Peter Eötvös) 擔任 2020 年駐節作曲家,除了為開幕音樂會帶來多首當代音樂史上具有指標性的個人作品之外,于特福許將親自教導作曲大師班,同時兩部大師紀錄片也將完 整呈現一位兼具作曲與指揮的世紀大師的藝術生命歷程。于特福許長年支持青年作曲家與指揮家的專業訓練及國際發展,此次專場音樂會與大師班成果音樂會, 將分別由他的兩名臺灣弟子廖曉玲與楊書涵擔綱指揮,廖曉玲也將帶領衛武營演奏者培訓工作坊的音樂家們,呈現于特福許近年培植的青年作曲家作品,實踐衛 武營當代音樂平台對創作與演奏的雙向培育。 

來自法國的游牧工廠室內樂團 (Ensemble Fabrique Normande) 與風笛音樂家克哈維 (Erwan Keravec) 各自帶來兩檔極為獨特的製作,展現當代音樂連結傳統與當代、可見與不可見的素材、聲音與人和場域的多樣性:游牧工廠室內樂團的《虛實聲境》以電子樂器 Karlax 結合小提琴、大提琴與長笛構成四重奏的編制,藉由電聲與 樂器之間縝密的連結,在透過科技創作的過程中,重新找回室內樂的精神。秉持相同的理念,游牧工廠室內樂團成員之一、小提琴家吳思樺帶來創新理念的《遊刃之弦》,以古典、 當代和電聲三種不同類型的小提琴作品,探索小提琴獨奏的各種面向。風笛家克哈維與布列塔尼四重奏帶來顛覆風笛技法與風格的「簧響」,克哈維與舞蹈家米卡耶.費利波的《如影隨形》則為原本即屬於戶外樂器的風笛,開拓另一種演出形式。延續上一年度藝術家工 作坊的成果,雲樹雅集的《亞洲再製造》從亞洲傳統音樂出發,結合二胡、太鼓、篠笛、 杖鼓等亞洲樂器,演出融合風格的新創作。 

在專業培訓的部分,演奏家培訓工作坊進入第二階段,將實際參與自製節目與推廣音樂會; 藝術家工作坊繼上年度的「南管實驗小組」後,今年推出「說唱劇實驗小組」,探索戲曲與說唱藝術結合當代音樂創演的方法。 當代音樂平台的功能,是透過展演、藝術家工作坊、專業培訓等不同面向計畫,為觀眾開啟認識當代音樂的窗口,更藉由平台的多元規劃,為臺灣音樂家建立更穩定、更寬廣的國際發展。 
 

演出與活動(取消)*

2020/04/11、18、26| 紀錄片《第七道門》、《75歲的于特福許》放映

2020/04/11|當代音樂平台開幕音樂會

2020/04/12| 彼得.于特福許大師班成果音樂會

2020/04/17、19| 吳思樺《遊刃之弦》

2020/04/18| 創演相生—青年世代的音樂力量

2020/04/18| 游牧工廠室內樂團《虛實聲境》

2020/04/25| 艾爾萬.克哈維《簧響—布列塔尼四重奏》

2020/04/26| 雲樹雅集 《亞洲再製造》

公開講座(取消)*

2020/04/11|從音樂家到世代的形成—彼得‧于特福許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2020/04/16|《虛實聲境》講座

2020/04/16|《遊刃之弦》大師班

工作

演奏培訓工作坊

藝術家工作坊

*因受到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異動資訊請參考活動網站。

bottom of page